认知危害: 自杀的社会传染、1982 年泰诺中毒事件与极端分子的自我激进化 - E439

· VC and Angels,Angel Investor,Singapore,Podcast Episodes Chinese

 

"持续接触耸人听闻的新闻和内容会使我们的认知系统超载。换句话说,小剂量的社交媒体不会对认知造成危害,但过度消费则会产生毒害作用。因此,了解认知危害的概念对于安全驾驭现代信息环境非常重要。正如我们吃什么就会有什么一样--健康的食物会带来健康的身体,而不健康的食物或毒药则会导致健康状况不佳,我们必须注意自己的信息饮食。我们需要摄入更多健康的内容,限制接触可能有害的内容"。- BRAVE 东南亚科技播客主持人 Jeremy Au

 

"认知危害是一种一经理解就会产生危险的信息或想法。例如,频闪灯可能会诱发易受某些颜色的闪光灯影响的人患上癫痫。仅仅看到闪光灯并不会立即引起反应,但理解了它之后,大脑就会下意识地做出反应,从而导致癫痫发作。相比之下,激光对准眼睛会直接伤害视网膜而导致失明;这是不同的,因为它不涉及大脑的处理过程"。- BRAVE 东南亚科技播客主持人 Jeremy Au

 

 

"我观看了一个综合格斗选手的精彩视频,他分享了自己让对手精神负担过重的策略。他利用佯攻、欺骗性动作和持续施压来消耗对手的精神,使他们的神经系统对各种信号做出反应。这种策略让我想起了社交媒体的算法馈送。虽然单个的短视频可以观看,但过量观看--比如连续观看一、二、四甚至八个小时--会导致神经系统超负荷,从而引起精神疲劳和焦虑"。- BRAVE 东南亚科技播客主持人 Jeremy Au

Jeremy Au深入探讨了 "认知危害"(cognitohazards)的概念--一经理解就会造成伤害的信息。这一定义由科幻小说《没有止吐师》提出,有助于概括现代社会的一种新危险。例如,"维特效应"(自杀会因社会复制和大众传媒而传染)、网上极端主义内容导致的自我激进化(一名新加坡华裔青少年成为白人至上主义理想的信徒,并想要进行大规模枪击),以及 1982 年泰诺瓶氰化物中毒事件(大众媒体报道导致数百起模仿攻击事件)。政府对内容进行审查,或者记者和社交媒体平台进行自我审查,以防止引发有害行为。杰里米还谈到听众如何注意自己的信息饮食:健康的、垃圾的和有毒的内容。

(02:11)Jeremy Au:

我喜欢科幻。去年,我读了一本让我大开眼界的奇书,它为我打开了一个新的思维维度。这本书的名字叫《没有抗抑郁药部门》,讲的是一个秘密小组正在追捕一种叫做 "认知危害 "的东西。

认知危害 "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词。它由认知和危害两个词组成。认知是通过经验和感官获得知识和理解的心理过程。而 "危害 "则是指对身心有危险的东西。

因此,"认知危险 "是一种在理解后会对自己造成危险的过程或想法。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会引发癫痫的频闪灯。因此,对于一个容易受到某些颜色的闪光灯影响的人来说,看到一束光并不会立即引发癫痫,但如果理解了这个触发点,你的大脑就会下意识地对它做出反应,从而引发癫痫发作。

相比之下,激光对准你的眼睛会导致失明,因为它会直接伤害你的视网膜,但这并不一样,因为没有经过大脑的处理。

我想与大家分享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三种不同类型的认知危害。

第一种认知危害实际上是指那些会诱发抑郁症或增加自杀可能性的内容。

众所周知,如果你有一个人很脆弱,比如感到孤独、与社会脱节,那么向他们展示暴力画面或自残内容就会引发这些人的类似行为。

一个亲身经历的例子是,据报道,学校里有自杀群。例如,如果一个学生在学校自杀,往往会有模仿事件发生,因为有两件事会导致更多的自杀事件发生。

一是同学们听到自杀的消息,对整个自杀过程感到悲伤,对生命的逝去感到难过。

第二,人们知道自杀是摆脱悲伤的一种途径,这就会产生一种社会传染病,使自杀成为一种可以接受的行为方式,因为已经有人这么做了。

第三,如果有模仿者自杀,它就会继续自我延续,因为它变得更加规范,而不是异常。

(04:20)Jeremy Au:

因此,如今学校的最佳做法是,在孩子自杀或自杀未遂后,学校会启用心理辅导员,并进行大量的积极干预,以防止更多事件的发生,现在全世界的媒体在报道校园自杀事件时都非常谨慎,以防止社会传染。

这就是所谓的 "维特效应"。这种情况不仅可能发生在学校系统中,也可能发生在一个紧密的社区中,例如,在名人自杀潮之后,甚至可能在全国范围内发生。世界卫生组织与记者合作制定了以下指导方针。首先,在报道自杀死亡事件时要极力克制,换句话说,标题中不要出现自杀一词。

第二,不要将死亡浪漫化。第三,限制报道的数量,包括摄影、图片和电影的视觉图像。

(05:10)Jeremy Au:

第二类认知危害是校园枪击和自我激进化。现在已经有研究表明,对校园枪击事件的广泛报道会激发模仿攻击。

这些袭击者通常会撰写宣言,宣传他们的袭击,甚至寻求直播他们的袭击。极端分子还可以通过鼓动和激励个人成为极端分子并传播相同的内容来使个人变得激进。

例如,在新加坡,一名 16 岁的新加坡华裔学生因网上内容而自我激进化,成为一名白人至上主义者。

他看到了美国极右翼人士保罗-尼古拉斯-米勒(Paul Nicholas Miller)的视频,此人以鼓吹种族战争、信奉白人至上主义和新纳粹主义言论而闻名。

因此,一名青少年在了解和吸收这些信息后,对极右极端分子通常针对的群体产生了强烈的仇恨,包括非裔美国人、阿拉伯人和男女同性恋、双性恋和变性者。他开始相信,非裔美国人是美国大量犯罪的罪魁祸首,理应不得好死。

他还认为阿拉伯非法移民对西方国家的白人实施了暴力行为。令人着迷的是,他认为自己没有计划在当地发动任何袭击,因为他认为这些群体没有在新加坡制造任何麻烦。不过,他表示有兴趣在 10 年后前往美国进行大规模枪击。

仔细想想,一个华裔青少年竟然认定自己是白人至上主义者,这实在是太离谱了。一方面,这说明了青少年的脆弱程度。另一方面,它也显示了认知危害的力量。

认知危害的第三个例子是泰诺中毒事件。1982 年,美国的泰诺药瓶被人动了手脚,瓶中进入了氰化物,因此造成多人死亡。当时的头条新闻引起了大规模恐慌,许多人都接触到了这种方法。

不幸的是,公众对这一信息的吸收造成了数以百计的模仿攻击,包括泰诺及其他非处方药和其他产品。直到制药业努力改进包装安全、防篡改封条和法律改革,才阻止了这一事件的发生。

(07:20)Jeremy Au:

我观看了综合格斗选手 GSP 的一段精彩视频。他分享了自己在精神上给对手造成过重负担的策略。他会进行佯攻、欺骗性动作和持续施压,让对手精神疲惫,因为对手的神经系统会超负荷,对各种不同的信号做出反应。

这可能是也可能不是正确的攻击矢量。这让我想起了社交媒体的算法馈送,其中的短片内容,即使它们是单独的,也可以吸收,但当过量时,例如,你看到的不仅仅是 1 或 10 个短片。你会连续看一、二、四、八个小时吗?这会导致精神疲劳、焦虑,因为你身体的神经系统会超负荷工作。

(07:59)Jeremy Au:

我想说的是,持续接触耸人听闻的新闻和内容会让我们的认知系统超负荷。换句话说,小剂量的社交媒体不会对认知造成危害,但过量的社交媒体会产生毒害作用。

因此,我们必须意识到认知危害这个词的重要性,因为它能帮助我们更安全地驾驭现代信息环境。

我们都知道,民以食为天。如果我们吃得健康,那么我们就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如果我们吃的不健康或喝的有毒,那么我们就会变得不健康。在信息饮食方面,我们确实需要深思熟虑,我们需要吃更多健康的内容,限制接触潜在的有害内容。

(08:35)Jeremy Au:

就此,下次再见。